找到相关内容116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恒的张力:神圣化与世俗化

    无形;无去无来,遍一切而常住。报体幽微,十号,行因六度万行,妙因积而圆证。化身示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树。身所归,皆宗实相,如空包纳,似地发生。是以但契一如,自含众德。不动真际,万行常兴...药上经》:“过去千人,称是五十三佛名,致使庄严、星宿、贤中皆成佛道。”问:《经》:“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。一念不生,天真顿朗。”何得唱他佛号,广诵余经?高下轮,前后生灭,既妨禅定,但徇音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2953412.html
  •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

    授记作佛。依一般言之,位在第七信;然不一定有,先曾修习大乘法者,虽退失其菩提心,若一念回心向上即可入初住。或以前已曾备修福智资粮中道而废者,一回心即可入初地等位,故云入菩萨──然入初劫二不等。诸...  一 发端   二 曩在“起信唯识释”之发凡   甲 地上宗自证而造论   乙 地前依他教而起言    今广其意以判各宗   甲 以论立宗者   乙 以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355795.html
  • “禅”不是佛教:禅本身从来就不是佛教的目的或目标

    观点。  问曰:概念化“samjnā”有什么问题?  答曰:概念化是一个缺陷。因为它阻碍了全知者对所有有意识的存在的固有智慧,结果导致了他们继续在中永远轮回。这就是问题所在。《金刚经)也说:“离一切...的大支柱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如此,其中禅也只是为了获得智慧的一种途径。禅本身从来就不是佛教的目的或目标。禅帮助人安定和集中心思,所以一夜之间即可以获得一个正确的理解,而获得智慧即是佛教的目的和目标。...

    松本史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3466930.html
  • 学习佛陀教诲 指导社会生活(一)

    经历,是人复于南瞻部洲贫贱家生,其身盲瞑,受斯苦报。慎勿盗用常住财物!’”因此,佛把不能擅自用常住物品列为弟子们应守持的戒律,以防止大家以后遭受地狱的恶报苦难。经中载 “我说比丘应持是戒,不得盗用...无差別。此五逆业其罪如半。汝等今当尽受归一心修善,以此缘故,於贤中,值最后佛名曰楼至,于彼佛世罪得除灭。”時龙等闻语已。皆悉至心。尽其形寿各受归。   这品经文里还记述了其他龙众各自讲说自己的...

    宋永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3585488.html
  • 地藏本愿经讲记(十)

    营办种种殊胜供养,一唱百和,其布施功德,岂有涯际乎?   【是国王等,当得为帝释身,受胜妙乐。】   善以化民,堪为王师,所以上升为帝释天王之报。   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回向法界,是大国王等...念间,是同体慈,彼我一体故;若起第二念,即非。所以起第一念,具足大慈心,布施医药、饮食、卧具种,人皆需此物,使令身安心乐。   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,一百中,常为净居天主。二百劫中,常为六欲天主。...

    圣一老法师

    地藏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850296474.html
  • 论永明延寿的“万善观”

    以无念为宗而斥责修习有为,以定慧齐等而反对坐禅入定,以立地成佛而破除五乘,正信尚未生根,便说已经“开悟”,菩提尚未发心,侈谈已经“见性”,甚至以呵祖骂佛、玄谈空禅为趣,渐渐失去了禅门醇厚的门风。...本人。《大乘义章》中把善、恶分为大类:第一类“以顺益为善;以违损为恶”,基本可相应于“事善”;第二类“以顺理为善,以违背佛教所说之理为恶”,可相应于“理善”。第三类是指“体顺为善,体违为恶。”意思是...

    杨柳 张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041470.html
  • 兜率净土、西方净土释疑

    参加龙华会,只有龙华第二会而已。但能证得阿罗汉果者,唯有于弥勒佛世时出生为人者可也。  《佛名经》所言极乐世界一日,娑婆一大。此乃出自如来广长舌所宣说的,非所谓‘明心见性’之祖师大德的论述就能改变...日、若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”又云:“阿弥陀佛成佛以来,于今‘十’”。又云:“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,皆阿罗汉,非算数之所能知,诸菩萨众...

    慈德撰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1348950.html
  • 融会杂糅的密宗

    法戏论,净若虚空,成自然觉,不由他悟。当知此观,复名法明道顿悟法门也。”成佛的关键不在于修行的时间久暂,而在于修行的程度和质量。若能于此身心中自净业,具足密方便,受如来加持,便得超度,即身成佛。...融会杂糅的密宗  密宗,又名“密教”、“秘密教”、“瑜伽密教”、“真言乘”、“金刚乘”等。该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,依理事观行,修习密瑜伽(相应)而获得悉地(成就),故名。  基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0462235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

    赵沼械渺兜佬膶嵉轮砸玻∥ㄐ挠写龋瞬蝗天都海y已于圆满佛智之求。不忍于人,而弗舍于成熟有情之愿,菩提根本,岂不在是欤!《修慈分》说广行,应修慈心以自调伏,庶几于菩提分安乐不疲,处流转中,无感苦逼。... 《六度集经》八卷 吴译,院刻稿本。菩萨戒学之难,以其精神贯彻行事之难也。长祇,受生千万,学处不废六度,即六度皆有难行,此释尊往事之足征,非徒载之空言也。今习《集经》以知其概。本事本生系之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966677.html
  • 阿里古格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

    画框,将中心主体画面衬托得更为醒目突出。  密格式千佛图布局 千佛图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产物。大乘佛教认为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即可成佛。千佛来源于《三千佛名号经》,在过去庄严、现在贤和未来星宿中各有一千人成佛,而贤就是现在世间,释迦牟尼又是排在贤千佛的第四位,因此,尤为现世众生崇奉。千佛题材在早期石窟造像、寺院壁画和唐卡画中都有大面积表现。在整个壁面、窟顶和塔柱上,佛像均匀...

    康·格桑益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0368811.html